閃文集 Ⅲ
132
當調皮搗蛋,惹老師生氣。老師要打人時,我就學《勞萊和哈台》
當中追逐的戲碼,跑給老師追
[
附註一
]
逃跑時還可以裝出「勞萊
式」的滑稽動作,回頭頂嘴,令老師看了又好氣又好笑。如今身
為人師,碰到犯錯的學生,既不能鞭,又不能打,頂多口頭訓誡一
番,還真羨慕當年老師可以追著學生打的日子呢。
勞萊和哈台就像中國人常提的「哼哈二將」,焦不離孟,孟
不離焦
[
附註二
]
勞萊和哈台的造型一瘦一胖,相當具有互補性的
喜感。我個人的想像,勞萊的第一個字母「
L
代表瘦長
(
Long)
而哈台的第一個字母「
H
代表肥胖
(
Heavy)
於是在讀到一些歷
史人物的故事時,我會突發奇想,想以胖瘦造型將他們配對成「勞
萊」和「哈台」。我大學一年級唸微積分,就想將
17
世紀出生的兩
位人物配對:德國的萊
布尼茲
(
Gottfried Wihelm
Leibniz; 1646
1716
參見圖
(
))
及英國的牛頓
(
Isaac
Newton
1642
1729
見圖三
(
))
當年這兩位
數學大師建立微積分體系
時的苦思過程,讓我感到
勞萊和哈台」的喜感。
牛頓解釋如何從
∆y/∆x
得到導數,卻難圓其說。因為
∆x
趨近於
0
時,
∆y
也趨近於
0
他以不同觀點,一直想說服他人,
∆x
趨近於
0
∆y/∆x
會趨近於一個定值。但他並未能成功的給定一個明確的觀念。而萊
布尼茲則利用微分
(
differential) dx
dy
的觀念,八仙過海,另顯神
圖三
: (
)
萊布尼茲
(
Gottfried Wihelm Leibniz;
1646
1716); (
)
牛頓
(
Isaac Newton; 1642
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