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 - 國立成功大學基礎醫學研究所
P. 5
基礎醫學研究所(簡稱基醫所)成立於民國 81 年,創立宗旨主 要是配合成功大學醫學中心整體發展,並整合醫學院各領域包括 生化、藥理、生理、微生物及免疫、分子醫學、細胞生物及解剖、 醫技等研究所及各學科的人才及物力資源。 在教學上,本所與成大醫學院各系所彼此配合,開授整合性的生 命科學相關課程,在研究上以研究群的方式,彼此支援,進一步 整合及創新研究工作進展,以培養從事基礎醫學及轉譯醫學研究 的優秀人才。 基醫所是醫學院這個金字塔的頂端,各學系的菁英,從大學部經 碩士班陶冶後,再進入基醫所博士班,接受更精實的訓練,她更 像是廣納百川的江海大河,讓各個不同領域的學生,在這裡接受 跨領域的學術薰陶,使他們具有更寬廣的知識,這種獨特的運作 方式在當年國內各大學醫學院是首創的,成效頗佳,亦是基醫所 主要的特色,這種成功經驗,也成為後來其他學校效仿的模式。 博士班是一座煉鋼廠,也是一塊育苗圃,一般人比較容易瞭解煉 鋼廠的意思,認為就是要鍛鐵成鋼,所以高溫高壓是必要的,這 樣才能去除雜質,把最精良的部分冶煉出來。但許多人可能忽略 了,我們所訓練的是一個個有血有肉有靈魂的有機體,而不是一 塊塊冰冷無機的礦物質,既然是有機的生命體,我們就必須注意 他們的感受,聆聽他們的聲音,觀察他們的反應,誘導他們往適 當的方向成長茁壯,這就像一座育苗圃一樣,除了提供豐饒的土 壤和養分外,還要有充足的陽光和水份。 更重要的是必須依幼苗生長情形,隨時調整各種參數。煉鋼廠和 育苗圃表面上看似衝突的,但他們卻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所以,我自從接任所長一職以來,就一直在思考如何把基醫所變 成一個快樂成長的園地,讓學生們在這裡快樂學習,行政人員在 這裡快樂工作,老師們在這裡快樂發展。 由於基醫所具有良好根基,歷 30 年而彌堅,因此在往前邁進方面, 只需在制度上與時俱進,注入新的元素,即可運作順暢。所以我 在接任所長以後,在核心課程的重新審定、資格考試方式的統一、 畢業前的大型公開演講、及獎學金的發放辦法等方面,都做了一 些的調整。 由於基醫所是集合各領域的老師而成的博士班,研究的面向很多 元,幾乎涵蓋所有的領域,因此沒有需要去特別強調往那個方向 發展,未來要做的是協助老師們找到好的合作夥伴,組成研究團 隊,做跨領域前瞻性的研究。從 109 年開始,邀請醫學院內的老 師和臨床醫師,以及院外老師,開始組成多個研究團隊,並邀請 院內資深教授給予輔導,針對這些團隊在選題及計畫撰寫各方面, 給予協助,讓他們可以爭取更多的研究經費。 基醫所是成功大學最主要的生醫科學人才培育的搖籃,也是我國 尖端醫學研究的重鎮。基醫所的畢業生至 110 年初,共計 445 位 (含 2 位已退休、4 位服役中及 34 位無法聯繫),其中擔任教職 的有 135 位,另有 151 位在大學或研究單位從事醫學相關研究工 作。而在業界則有 58 位,法人機構 53 位,政府單位 7 人,另有 一位在屏東海生館任職(見下圖),業界中有多位係自行創業, 主要成立的公司與生醫領域相關,其中包括抗體、疫苗之研發及 醫材的開發等。 2 ∣所長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