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集 Ⅲ
58
時。但是各種方法皆有其限制,一直到
1670
年英國人克萊門
(
William
Clement
;
1643
-
1710)
發明錨形擒縱器,解決機械鐘彈簧忽快忽慢的
問題,人類才開始能精準掌握時間。
其實類似擒縱器的機制,早在北宋時代,就由蘇頌
(1020
-
1101)
發明,亦即所謂的「水輪槓桿擒縱機構」,由樞輪、左右天鎖、天
關、天衡、天權、天條、以及關舌組成。圖二
(
左
)
為蘇頌所製造的
「
水運儀象台」的最上層。蘇頌的天文計時鐘設計超級厲害,有三
大功能,是為渾天、天球及計時。他很巴結的將儀器獻給皇帝,請
皇帝命名。蘇頌的奏章寫著:
「
今新製備二器而通三用,當總謂之
渾天儀,恭俟聖鑒,以正其名也。」
當時宋哲宗趙煦
(1076
-
1100)
才
16
歲,看不懂蘇頌在搞啥玩意,自然無法命名。蘇頌真正是俏媚眼
做給瞎子看,馬屁拍到馬腿上。
蘇頌於
1092
年完成著作《新儀象法要》,是現代鐘錶技術的
重要文獻。英國學者李約瑟
(
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
1900
-
1995
;
參見圖二
(
右
))
稱
讚蘇頌,說:
「
在遠古的漏
計器與現代的鐘錶之間,有一
段空白⋯怎樣由銅壺滴漏發展
到現代鐘錶,人們一向弄不清
楚,現在,真相大白⋯發明的
功勞歸於中國(蘇頌)。」
然而鐘錶技術並沒有在
中國茁壯,而是由歐美發揚
光大。會有如此情景,林某
圖二:
(
左
)
台中科博館仿製的水運儀象台(最上
層);
(
右
)
李約瑟
(
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
;
1900
-
1995)
提出疑問:
「
儘管中
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
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