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度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

專題分析 107 年度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 83 平台以整合及融合異質資料等。 ( 八 ) 災防科技與教育 在災防科技與教育的科研主要的部會包括中研院、科技部及教育部。 中研院主要完成災防資訊整合及防災減災技術的推廣。在災防資訊整合方面,主要建置完成 社區防救災資訊雲及開放的災情登錄系統。另為達成主動式備災應變的智能生活環境目標,開發 完成:建築物 / 環境資料及資訊雲、適用於大型公共建築的室內定位導航系統 (BeDIPS) ,以及 以影像為基礎的損害評估系統 (IDEAS) 。本研究並完成數項地震防護與應變即時資訊雲端系統, 包括: 1.TESIS( 臺灣地震科學資訊系統 ) ,是一個屬於科學討論與教育推廣的平台; 2.DYFI( 你 震了嗎? ) ,為一公民地震震度回報系統; 3.TSER( 地震志工報災系統 ) ,主用於蒐集地震後評估 複合性災害風險所需的觀測資料。在防災減災技術推廣方面,中研院永續科學中心辦理多項國際 災防相關教育研習課程,包括:「熱壓力 / 熱危害監測及早期預警、資訊科技國際研習營」、「山 崩土石滑坡國際教育訓練研習營」及「地震災害評估系統應用研習會」。 科技部主要在落實各類災防科技及提升基層災防科技的能量。在落實各類災防科技方面, 主要發展透過無人飛行載具、微晶片地動感測器、寬頻地震儀等儀器或元件等精密儀器獲取相關 數據,進行區域性大規模坡地崩塌之調查與技術精進,並探討崩塌潛勢機制與相關分析方法,藉 由數值模擬進行個案推估與分析,以驗證區域性大規模坡地崩塌啟動之位移門檻值及潛勢分析 方法。與教育部則共同合作推動校園地震預警系統建置計畫。在全國中小學設置校園地震預警 系統,提高校園地震防災應變能力,截至 107 年 12 月底於全臺 21 所學校設置站主站 ( 高精度 現地型地震預警系統/自動警報廣播 ) , 3,419 座副站 ( 地震警報接收/自動警報廣播系統 ) ,合 計完成 3,440 所國中小「校園地震預警系統」建置,建置完成率達 98.2%(3,440 所 / 全國 3,504 所= 98.2%) 。配合已推動的校舍耐震評估與補強作業, 107 年底累計確保逾 15,000 餘棟校舍耐 震安全,可於地震發生時保障 155 萬名師生安全。 此外,在極端天氣發生頻率可能逐年升高,對氣候變遷下極端短延時強降雨導致「區域性大 規模坡地崩塌」、「都市防洪」與「流域泥沙資源管理」等災害衍生問題,進行全面性科學研究, 並對衍生相關之水資源管理與評估等議題,持續積極研發具應用效益之短期氣候評估技術。並結 合此技術,研發旬∼季水資源推估技術,以協助提升水庫作業單位於乾季時之水資源調配規劃與 操作能力,降低極端天氣對國計農業、民生與產業之衝擊。 在提升基層災防科技能量方面,科技部透過補助 22 個地方學研機構深化在地化災防資料與 提升基層科研技術,協助 22 個地方政府的災害應變與減災工作,並在與地方政府互動關係良好 下,經由建立綜合在地災害情資庫、帶動在地化災防研發技術、降低地方產業災害風險等策略下,

RkJQdWJsaXNoZXIy NDEyMzQ=